近日,環保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及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共同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
方案提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
同時,鋼鐵有色水泥行業全面限產停產,采暖季唐山等城市鋼鐵限產50%,電解鋁和氧化鋁企業限產30%以上,水泥建材全部停產。
實施范圍
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包括:
北京市、天津市;
河北省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市;
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
山東省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
河南省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市(以下簡稱“2+26”城市,
含河北省雄安新區、辛集市、定州市,河南省鞏義市、蘭考縣、滑縣、長垣縣、鄭州航空港區)。
多行業全面限產停產
方案提出,在2017年采暖季前(11月15日前),京津冀及周邊區域要提前完成化解過剩產能任務,“2+26”城市完成72臺機組、398萬千瓦的燃煤機組淘汰,淘汰的燃煤機組要實現電力解列或煙道物理割斷。
同時,鋼鐵、焦化、建材、有色等多個行業在采暖季將錯峰生產。
“2+26”城市要實施鋼鐵企業分類管理,按照污染排放績效水平,2017年9月底前制定錯峰限停產方案。石家莊、唐山、邯鄲、安陽等重點城市,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以高爐生產能力計,采用企業實際用電量核實。
除了保障供暖等民生任務,水泥、磚瓦窯、陶瓷、石膏板等建材行業采暖季全部實施停產。方案要求,各地應結合本地建材行業產業特征,提出更大范圍錯峰生產要求。
有色化工行業優化生產調控,采暖季電解鋁廠限產30%以上,氧化鋁企業限產30%;炭素企業達不到特別排放限值的,全部停產,達到特別排放限值的,限產50%以上;涉及原料藥生產的醫藥企業涉VOCs排放工序、生產過程中使用有機溶劑的農藥企業涉VOCs排放工序,在采暖季原則上實施停產。
工業企業大宗物料實施錯峰運輸。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除了民生保障物資等,環渤海地區港口集疏運車輛禁止進出港區。
此外,方案要求,各省市于2017年9月底前向環境保護部報送“散亂污”企業清理整頓項目清單、無組織排放改造全口徑清單、工業企業錯峰停限產方案項目清單、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減排項目清單。
周期品價格將獲支撐
在采暖季環保限產停產政策預期下,鋼鐵、有色、化工、衛浴迎來了幾輪上漲潮。
在“大氣十條”設立的京津冀空氣質量任務尚未完成的情況下,考慮到下半年逐漸步入供暖季,環保壓力會更大,因此環保政策將持續收緊,以實現“大氣十條”的政策目標。
此次《方案》提出的PM2.5的最新控制目標及舉措,均是在“大氣十條”基礎上進一步“加碼”。
今年采暖季環保限產與往年不同,首先,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的考核年,大氣治理效果有明確的考核指標。其次,冬季限產已經不是單純“26+2”城市的范圍,山東、河北等地的非“26+2”城市也加強環保舉措,以應對冬季環保問題;第三,上半年鋼鐵、有色、煤炭等企業盈利普遍較好,將積極響應環保政策以保護自己的蛋糕。這些因素決定了今年秋冬季環保措施將更嚴格。
受其影響的,鋁錠、表面處理、造紙、印染、包裝印刷、水泥、鋼鐵、五金、建材、化工等行業必將在劇烈的倒閉風潮中實現行業集中,在這一過程中,漲價陣痛將難以避免!
多位業內專家認為,環保限產措施收嚴,將對鋼鐵有色、化工、建材、醫藥行業中的相關限產產業形成供給端收縮,產生推升價格的預期。
迄今為止,全國多地制造相關行業已被關停或限產,鋁錠是一天一個價,鋁合金型材表面處理相關單位及五金配件廠家停產或者限制開工時間,由于停產原因,各地原材料短缺,造成產品價格瘋漲。去年,包裝一道四開的推拉門,所用的珍珠棉、收縮膜、紙箱等等,總共費用也就40元左右,現在卻達到100多元,翻了一倍多,更不要去說型材,五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