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時期,人們過著穴居的生活,當時人類社會雖處于啟蒙的初級階段,但有時為了安全,原始人依然會推動巨石來擋住洞口。這應該是門的最早形態(tài),而當時防范對象也不是小偷,而是野獸。
私有制出現(xiàn)后,緊隨而來就是小偷,于是鎖也就此正式誕生。遠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就已經(jīng)有了鎖的概念。不過最早的鎖沒有機關等設計,只是做成一些猛獸的形狀,比如老虎這類的兇惡動物,想借此來把小偷嚇走,此時的鎖,只能說是一種象征上意義的鎖,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來開關大門和叩門的。
古鎖初稱牡、閉、鑰、鏈、鈐。早期為竹、木結(jié)構(gòu),起源于門閂。這些古鎖的鑰匙孔還是古代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的反映!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鎖,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鎖,壽誕喜慶用“壽”、“喜”字孔鎖。
而漢代出現(xiàn)的三簧鎖,在我國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
同時還有密碼鎖、暗門鎖、倒拉鎖、花旗鎖等。中國傳統(tǒng)鎖具還蘊藏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這是現(xiàn)代鎖具不能比擬的。如新娘出嫁時在嫁妝箱上用“十二生肖”鎖;民間在做壽時用“福祿喜壽”鎖;賀小孩生日時用長命鎖、保家百鎖、花錢鎖等等。這些鎖上不僅有文字,而且鏤刻圖畫、故事,含意都十分深刻。
隨著時代發(fā)展,古鎖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級別為主導的鎖,如A級鎖、B級鎖、超B級。A級鎖在我國使用的比較普遍,但相比安全系數(shù)卻是相對較低的。A級鎖是指使用A級鎖芯的鎖,一般包括傳統(tǒng)的一字鎖、十字鎖、月牙鎖,以及大部分鎖芯里只有一排彈珠結(jié)構(gòu)的鎖,其防盜性差,開啟時間一般在幾秒鐘到兩分鐘左右,很多開發(fā)商交房時裝的鎖芯都是A級鎖。
中消協(xié)2014年12月1日發(fā)布消費警示稱,防盜門A級鎖幾十秒甚至幾秒就能打開,呼吁消費者及時更換更安全的B級鎖芯。
相對于A級鎖而言,在實際測試中,B級防盜鎖被破壞打開的時間遠遠高于國家標準,更是高于盜賊的犯罪心理承受時間,可以較有效保護消費者財產(chǎn)及人身安全。中消協(xié)指出,每到年末都是盜竊案件的高發(fā)期,特別是春節(jié)長假期間,很多消費者家中長時間沒有人,入室盜竊風險更大。有條件的消費者應將A級防盜鎖盡快升級至B級防盜鎖,最大程度提高自家防盜門鎖具的安全性,減少自家被盜竊的可能性。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鎖的形態(tài)和功能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聲控鎖、手形鎖、智能密碼鎖、電子門鎖、耶魯指紋鎖等。科技讓生活更便捷,也讓生活更安全 |